欢迎访问黄石社科网 今天是

智库成果

张双双:学一学“蹭饭书记”的蹭饭技巧

日期:2025-06-20    来源:湖北日报 张双双

“到点了,蹭饭蹭饭,Go go go!”近日,河南周口鹿邑县生铁冢镇范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董桂林,因为挨家挨户“蹭饭”火了。

这位27岁的年轻干部用一只碗、一部手机记录下与村民同吃一锅饭的日常,收获了百万关注和点赞,不少网友笑称他是“蹭饭书记”。细细琢磨,“蹭饭书记”的视频里藏着不少和群众打交道、为当地特产“代言”的实用技巧,值得基层干部,尤其是年轻的基层干部学一学。

技巧一,他挨家“蹭饭”,在饭桌上与村民唠家常,从家事到村务无所不谈,既摸清了民情,又拉近了干群距离;技巧二,他只吃家常便饭,简单实在,既接地气,又不给群众添负担;技巧三,他巧妙地将当地特产融入“蹭饭”视频,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,为农副产品谋销路。

“蹭饭书记”看似蹭饭,实则以心换心。一锅热乎的面、一袋生活用品、几句暖心的家长里短,让他和村民打成一片,亲如一家。101岁高龄的奶奶在视频里亲切地喊着“咱娘俩”,两人自然温馨的相处,感染了许多网友,也验证了“我们把群众当亲人,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”的朴素真理。

干部带着感情去做事,群众感受就不一样。带着感情下基层,那份温暖群众看得见、摸得着、体会得到,久而久之就会拿干部当自家人。相反,同群众搭不上话、坐不到一条板凳上去,感情自然难以培养起来,做起群众工作来也就力不从心。调研时“坐着小车转一转,隔着玻璃看一看”,宣传政策时“拿着稿子念一念,照着本子翻一翻”,基层出现的很多问题,都与一些干部不会、不愿和群众打交道有关。

学“蹭饭书记”的蹭饭技巧,关键是学他深入群众、贴近群众、服务群众的赤诚真心。学说群众的话,多讲“土话”“大白话”,才能听懂群众的真心话。学吃群众的饭,同吃一锅饭、同喝一碗粥,在烟火气中感受群众的酸甜苦辣。学做群众的事,多下田间地头、多进村舍院落,解群众燃眉之急、圆群众心中所盼,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。

当前,群众诉求更加多样,群众工作环境更加复杂。只有真正和群众说在一起、想在一起、站在一起、干在一起,才能在身体力行中,把握“为人民服务”的真谛。